民族迁徙史印在衣服上:珙县出版苗族蜡染图谱
四川在线记者吴平
千百年来,巩县苗族蜡染百褶裙的基本图案没有改变:第一条白色横带代表浑水河(黄河)祖先住过。第二条白色横带代表他们居住的长江,双齿纹代表山脉,菱形纹代表西南。花纹图案体现了苗族壮美的迁徙历程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他们将历史穿在身上,背诵着这个民族从未在心中表达过的感情。
苗族蜡染除了百褶裙上的花纹外,还有哪些花纹,这些花纹的含义是什么?
5月9日,宜宾市巩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工作人员杨友元介绍,《四川省巩县苗族蜡染图集》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意义、收藏地点、服装原型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典型性。通过这些图案,可以窥见苗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审美。
据悉,1930年代,时任成都华西联合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美国学者葛维汉曾在巩县王五寨地区收藏蜡染制品,但没有文字记载。 1990年代,曾水祥合编《四川苗族蜡染》一书出版,??弥补了四川蜡染一体化的不足。但由于当时的排版和印刷技术条件,图案的清晰度不够,缺乏说明和说明。
如今,贡县苗族蜡染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遗产,成立了工作组,成员包括民俗、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梳理存档。本图集在呈现图案原貌的基础上,归纳出几大类,概括其审美特征,其更突出的价值在于对图案意义的探索。通过采访民间艺人、诉诸文学、阅读古歌民俗、专家咨询等方式,使蜡染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加清晰。
苗族古老的歌曲和传说中经常出现一些植物图案。如《引路歌》中写道:“你翻过苦蕨坡,回到祖先的故土。从此苦蕨维持你的生命,唯有苦蕨滋养你的身体"; 《苗族迁徙史歌》唱道:“只要一株藤蔓,我们就必须生存……”因此,蕨芽纹和藤蔓纹自然成为常见的纹样之一。
最有特色的当属铜鼓纹。铜鼓是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文物。它结合了礼器、重器和乐器,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铜鼓的造型和花纹与巩县苗族的蜡染风格直接相关,在蜡染中处处透露着铜鼓的影响。
此外,螺旋纹、山纹、纺车纹等都体现了山地文化的特点。太阳纹、阴阳纹、蝴蝶纹具有图腾般的宗教意象;鱼纹、豆纹、蛙纹,表达多重祝福和人情。丁兴旺的祈祷;汉族万字纹、十字纹、长寿纹、太极纹反映了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李秉泽副教授曾告诉藏家黄富梅地图上,巩县苗族蜡染图案风格与贵州完全不同。要保持其艺术个性,保护、研究和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将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巩县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他将继续深入挖掘地图的审美和文化创意价值,为巩县乃至整个川南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来自《四川省巩县苗族蜡染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