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8月1日,由中国劳动经济学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贵州开乡村振兴新局”高端论坛在贵州省习水县举行。本次活动由贵州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丽丽研究员主持。

“贵州开启乡村振兴新战略”高端论坛在贵州省召开在水县举行(贵州社科院供图)

以“探索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为主题,论坛对贵州乡村振兴路径进行了研究。研讨会提出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路径和举措,将为贵州省开启乡村振兴新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70多位全国知名经济学家和王大树教授北京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社会科学院等全国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习水县乡村振兴局、习水县委党校、四渡赤水培训学院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

四都赤水培训学院院长赵小兵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习水历史悠久,酒香浓郁,生态良好,区位优越。他希望专家学者多多发表意见,畅所欲言,为国家和贵州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习水产业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勇研究员作《贵州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路径》的主旨演讲,介绍了贵州山区特色农村的基本特征、机遇和挑战行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大树教授发表主题演讲论坛(贵州学会图片由科学院提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大树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乡村振兴首先要抓好人才。王大树认为,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人才的振兴,不仅要吸引人才下乡,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留下来,建好自己的家。

王大树教授参观四都赤水纪念馆(刘彩荣供图)< /p>

王大树建议,贵州省各级政府要以“筑巢引凤”和“招凤还巢”为重点。农村人才增加要着力于以内因引外来人才,特别是抓好“五桂”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个是回家的老板;另一类是留学归国人员;三是贵州高校毕业生;四是返乡农民工;五是返乡退伍军人、知青、大学生村干部等有地方经验的海归人才。

中央党校社会与生态文明教育与研究部副主任赖德生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放教授,张教授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郑政、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丽教授、孙志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严晓飞教授、中国劳动关系研究所党委常委、研究部主任高文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等知名经济学人专家分别就“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

论坛地点(贵州社科院供图)

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张彻伟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现代乡村产业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突破点,困扰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是技术问题、人才问题、品牌问题。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从一、二、三产业布局农业产业链,围绕大产业发展农业;农业要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融合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专家们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多层次提出了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对策建议,值得深入研究。最后,张彻伟敦促各位专家教授继续关注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讲好贵州故事,宣传贵州经验,为贵州发展贡献智慧。 (图/文/马相仓、刘彩荣、赵飞,来源/贵州社科院)